直接觀看文章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揚言特首普選「一定要有篩選」,首要先決條件為愛國愛港,緊隨其後是獲中央信任,最後就是取得港人認同。除了議員條件反射式地指控中聯辦干預香港內務,中央在此時此刻道出篩選原則,正是一警號讓我們審視當今政治局勢。
把聚焦點從人大放回香港,佔領中環及辭職公投等命題在某報討論得如火如荼,曾與中共中間人「有偈傾」的知識分子居然紛紛揚言於下年七一公民抗命,以爭取貨真價實的民主體制,加上北京那邊對何時展開政改諮詢各持己見,不論中聯辦的意願是否與「阿爺」扣上等號,公投和佔領這類關鍵詞已經成為中共對港施政的考慮因素,道出篩選三大原則可說是為政改方案作好準備的期望管理,也是測度港人意願是否有如部分知識分子般強烈的放風工程。
當務之急應是劃破那如糖衣毒藥般的篩選條件,先別問誰可定義甚麼是愛國愛港,我們應反思為何中央需教導港人以甚麼條件選擇特首,人說港人不信任中央,我就反說中央根本不信任港人,到底中央能否信任取得港人認同的特首便可帶領香港平穩發展,到今天還是一個問號。
依照今天民情及假定中央對民主派參與選舉抱著可免則免的態度,差不多可斷言政改方案的選舉制度必有違國際普及平等原則,如果數名教授學者和泛民政黨輕輕說句佔領中環,隔日中共就拋出一個合大眾心意兼讓泛民可成候選人的方案,試回想12萬人佔領政總部和學生教師絕食才迫使政府於任期內停止推行一個學科,不費吹灰之力促使中共在政制改革上讓步簡直是癡人說夢。
在去年經歷公民覺醒以後,調整心態迎接政改方案這場硬仗,掉棄對中央的幻想還是更為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