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香港,少年們在廣場上的身影成為全城焦點:他們的堅毅,他們的眼淚,他們的笑容,他們的吶喊。並且,他們帶領著香港社會衝擊著體制。 繼續閱讀
泰戈爾詩云: 「每個孩子都為人間帶來一個信息:神對人類尚未失望。」二○一二年,世界各地社會運動滿滿;最激動人心,把改變在地實現的,由一班學生領袖牽頭——但,真的只有領袖嗎?黃之鋒說: 「大家在公民廣場看得最多的不是我,而是學民的糾察、義工。大家說全靠我令公民廣場誕生,我覺得好荒謬,把所有credit 都給了我,但其他默默耕耘的人去了哪裏呢?」英雄,是一位位無名學生;一張張稚嫩的臉,都是光源。文字有限,生命無窮,學運中,自有讓眼球落定的人物,讓我們在這些學子的人生歷程中,找回失落在歲月中的年輕輪廓;也繼續聆聽,每個落到人間的信息。 繼續閱讀
組織:學民思潮
教小學生看國旗升起要流淚的國民教育科,終於在今年8月底撤去,功勞歸於學民思潮。2011年5月幾個中學生本着爭取獨立思考和自由,反對「洗腦」國民教育科,成立學民思潮,他們擺街站、派傳單,利用社交網絡,動員更多中學生參加,匯成力量,讓本來無幾個人關心的國民教育科,成為社會焦點,掀起一場反國教的運動。 繼續閱讀
要數2012 香港風雲人物,自然絕不會是梁振英(他令香港滿城風雨又陷入深層次撕裂,倒是「風雨人物」的不二之選),反而被直屬中國國務院的社科院在《2013 年社會形勢藍皮書》中點名提及的黃之鋒,相信是當之無愧,而其實黃之鋒的冒起,更是象徵了「九十後」一代在社運路上的全面接棒! 繼續閱讀
2012風雲人物學民思潮
學民思潮英文名Scholarism,由召集人黃之鋒「作」出來。作,是字典的的確確沒有這個字。網上曾經有英語專家,批評學民思潮不學無術亂咁嚟,外國傳媒報導也加註釋意旨Intellectual Trends。Scholarism這個生安白造亂砌出來的字,現已成為香港九十後帶領社會運動的一個代名詞。一切,都因為學民思潮的一班中學生,在二○一二年暑假,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繼續閱讀
「喂,我嚟到你公司樓下。」記者接觸黃之鋒個多月,不論是來電或見面,他甚少稱呼記者名字,一聲「喂」是九十後的問候。
黃之鋒在電話「喂」完,就和他的三名學民思潮戰友到達《壹》仔影樓,為今期《風雲人物》專輯拍照。當日中國社科院將黃之鋒點名批評,大光燈下他的手機不停響,九成都是記者打來,黃之鋒一輪嘴十足十議員不停噴口水。 繼續閱讀
我們肩並肩,冒着風雨流着汗,今天走到反洗腦運動的十字路口,這是小終結,也是新開始。熱血赤子、勇敢師奶、為口奔馳的香港人、廣場上的你和我,都是全民覺醒運動的主角,都是栽種未來的種子。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呼籲參與運動的近30萬人次今天重返政總,要求失職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下台,迫使政府清除教科書的洗腦餘毒,「一日仲有一黨專政,呢場運動永無休止,人數就係最大武器。」
黃之鋒與梁振英半年前首度正面交鋒,當時梁連「學民思潮」的名字也沒聽過。雙方再次碰面,已是學生絕食之時,黃只肯鞠躬不肯握手,碰得梁一鼻子灰。梁朝百日,一班中學生把政府弄得天翻地覆,15歲的黃之鋒見證梁振英由「好威威」的大人物,淪為接連錯判民情的「一嚿飯」,「如果每隔三個月就爆單社會議題,佢都幾難做落去」。 繼續閱讀
一場國教科風波,讓香港人認識到一群90 後年輕人的超高能量,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無論在國教論壇抑或公民廣場,都表現出一種不屬於15 歲小伙子的成熟。但有誰會想過,他曾經因為天生的讀寫障礙,小學默書「滿江紅」,上了中學,背書仍然要靠母親幫忙。
「司徒華教育基金」昨舉行首屆「好學生?好老師」頒獎禮,這名社運新星榜上有名,顛覆了傳統好學生的定義, 「好學生不一定要有5**,又或要替學校出去比賽拿好多獎。好學生是用學生的身分,於社會上承擔責任。」黃之鋒說。 繼續閱讀